第三二二题 召会的七个时期
诗歌:补512
七个召会真相 |
|
一 |
在启示录第三章, |
显出七个召会真相; |
|
其中教训为着你我, |
在恢复中切莫错过。 |
二 |
不但她们需要细听, |
我们更有留心必要; |
|
为祂旨意,主发警告, |
使祂召会圣洁荣耀。 |
三 |
对以弗所,主有呼召: |
起初的爱你已失去; |
|
只顾工作,却忘了主; |
快快悔改,恢复当初。 |
四 |
必须转向主的自己, |
其他的爱都要丢抛; |
|
哦让我们听祂呼召, |
切勿失去宇宙至宝。 |
五 |
对士每拿,受苦之子: |
你曾被试,但不仅此; |
|
至死忠心,不可怕死, |
甘愿牺牲魂与身子。 |
六 |
忠心直到天然除净, |
不能看轻一切环境; |
|
主让牠们临到你身, |
有祂美意,试你爱情。 |
七 |
到别迦摩,堕落更深, |
基督教与世界通婚; |
|
忠心的安提帕殉道, |
惟有他才敢反宗教。 |
八 |
我们必须恐惧战兢, |
小心勿与世界行淫; |
|
惟有主话,能救我们, |
只要对牠不断经营。 |
九 |
推雅推喇跟在后面, |
她的能力并非属天; |
|
细面与酵混成一片, |
淫妇和兽联成一线。 |
十 |
我们搀杂,求主光照, |
主来显明所有假冒; |
|
除去一切或坏或好, |
直至绝对被你得着。 |
十一 |
从撒狄中看得清楚, |
生命乃是惟一道路; |
|
她说她活,其实是死, |
撒狄必须接触活主。 |
十二 |
主,引我们摸着生命, |
胜过所有死的情形; |
|
脱离一切宗教背景, |
满足你心,充满生命。 |
十三 |
非拉铁非最终出现: |
应当守住她的冠冕; |
|
主名主话,弟兄相爱, |
如此召会,为主所爱。 |
十四 |
弟兄姊妹完全是一, |
藉着生命才有实际; |
|
单单持守祂的自己, |
如此通行神的旨意。 |
十五 |
对老底嘉应当留心, |
她的堕落大有原因; |
|
皆因她说我富足了, |
却不知道主离开了。 |
十六 |
我们不能再像温水, |
灵要火热,一直跟随; |
|
丰富进入生命经历, |
得主称许同祂坐席。 |
十七 |
主阿,今天求你光照, |
使你道路给我看见; |
|
擦我眼睛使我富足, |
你的恢复快快实现。 |
读经:启一4 约翰写信给在亚西亚的七个召会:愿恩典与平安,从那今是昔是以后永是的,从祂宝座前的七灵。
在亚西亚的七个召会,是实在的地方召会,预言性的表明召会所已经经过,并将要经过的七个时期
在启示录二、三章七封书信所记的,乃是当时在亚西亚七个召会(一4)真实的光景。然而,本书既是一本表号的书,带有预言的性质,这七个召会的光景也就是表号,预言性的表征召会在七个时期的进展。第一封书信是写给在以弗所的召会,提供一幅第一阶段的初期召会末了的图画,时间在第一世纪末。第二封书信是写给在士每拿的召会,预表在罗马帝国逼迫下受苦的召会,从第一世纪末至第四世纪初康士坦丁大帝接受基督教为国教为止。第三封书信是写给在别迦摩的召会,预表属世(与世界联婚)的召会,从康士坦丁接纳基督教,至第六世纪后期教皇制度建立为止。第四封书信是写给在推雅推喇的召会,预言性的描写背道的召会,从第六世纪后期教皇制度确立,直到这世代末了,基督回来为止。第五封书信是写给在撒狄的召会,预表更正教,从十六世纪初的改教运动,直到基督回来为止。第六封书信是写给在非拉铁非的召会,预言弟兄相爱的召会,就是正当召会生活的恢复,从十九世纪初弟兄们在英国兴起,在宗派与分裂的制度以外实行召会,直到主第二次显现为止。第七封书信是写给在老底嘉的召会,预绘十九世纪中弟兄们堕落后的召会生活,从十九世纪末,直到主回来。
后四类召会都要存留到主回来
启示录二、三章的七个召会,不仅预言式的表征召会在七个时代的过程,也表征召会历史中的七类召会:初期的召会、受苦的召会、属世的召会、背道的召会、改革的召会、恢复的召会、以及恢复后又堕落的召会。初期的召会延续为受苦的召会,受苦的召会转变成属世的召会,属世的召会变成背道的召会。因此,头四个召会,最终成了一类的召会,就是背道的召会—罗马天主教。然后就是改革的召会,她是对背道召会的反应,成了另一类的召会,就是没有完全恢复的召会。接着,恢复的召会被兴起,完全恢复了正当的召会生活,可视为第三类的召会。因着恢复的召会堕落了,便出现恢复后又堕落的召会,可算为第四类的召会。这四类召会—罗马天主教、改革的召会、恢复的召会、以及恢复后又堕落的召会—都要存留到主回来。无疑的,惟有恢复的召会能成就神永远的定旨,也惟有她是主所要的。
恢复的召会不但完全回到主的话上,也弃绝了主耶稣基督之外一切的名。恢复的召会绝对属于主,与任何公会(任何名称)无关。恢复的召会没有称谓的公会(名称),惟有主耶稣基督这独一的名;从一切的异端、传统回到纯正的话,并弃绝一切别的名,高举主的名,是恢复的召会中最感人的见证。(新约总论第七册,五一三至五一四、五五四至五五五、五四四至五四五页。)
参读:新约总论,第二三五、二三八篇;倪柝声文集第一辑第四至五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