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:性格的培养8 苦.低.贫

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

 

 

性格的培养8 苦.低.贫

低(一)心低微:谦卑低微常服事

什么是低

低就是甘心乐意,自居低微,谦卑服事。一个人的志向要高,行动要低。纵使你受人尊敬,别人看你很高,你仍应自居甚低。这不是说要虚假装作谦卑,乃是要真的从心里说,没有什么可夸。

罗马十二章十六节说,“要俯就卑微的人;”要居低位,才能帮助人。一个事奉主的人,应当有尽至的卑微;卑是低下,微是变小。彼前五章五至六节说,“你们……都要以谦卑束腰,因为神敌挡狂傲的人,赐恩给谦卑的人。所以你们要谦卑,服在神大能的手下,使祂到了时候,可以叫你们升高。”谦卑意指“卑微”(5注2),就是留在低微的地位上。“狂傲”就是表现自己在别人之上。神敌挡高举自己在别人之上,并且看自己比别人强的人。因此我们不该狂傲,以为自己在别人之上,乃该以谦卑的围裙束腰。以围裙束腰,表征在服事时穿上谦卑为美德。穿上这样的围裙,会使我们降低,使我们卑微。

与谦卑相反的乃是骄傲,箴言说,骄傲在败坏以先,高傲的灵在跌倒之前(十六18)。败坏之先,人心高傲;尊荣以前,必有谦卑(十八12)。撒但的性情是高傲,他曾说,“我要升到天上;我要高举我的宝座……;我要使自己与至高者一样。”(赛十四13~14。)这指明他背叛的意图是要推翻神的权柄,高举自己与神同等。撒但要求地位的野心,成了圣经所记载一切背叛的动机(13注1)。这给我们很强的警惕,人若是心思高傲,这高傲就如同烟雾,会遮蔽人的心思,将其弄瞎,使人因高傲自大而昏昧。

(参提前三6注2。)

所以我们不该高举自己,却该一直使自己卑微。这样,我们就会在接受三一神作生命供应的地位上,得着神赐给谦卑信徒的恩典。这需要我们与神的工作合作;我们必须甘愿在神大能的手下成为谦卑、卑微的。

(参性格,7页;荣耀的异象与十字架的道路,36页;箴言生命读经,28页;彼得前书生命读经,357~358页。)

你们众人彼此相待,也都要以谦卑束腰。(彼前五5)

生活应用:志向要高,行动要低;要甘心乐意,自居低微,谦卑服事。

端纳兄弟

十九世纪,从英国赴中国传福音的剑桥七杰中,有两位是兄弟,其中端纳西瑟(CecilPolhill-Turner)在家中排行第二,端纳亚瑟(ArthurPolhill-Turner)排行第三。他们出身富家,父亲是上校,按照英国当时的传统,二子要当骑兵,三子则作家庭牧师。

端纳亚瑟虽然知道自己将来会当牧师,但他的生活并不检点,他爱赌马、打牌、跳舞,直到参加了慕迪的布道会,才真正决志,断绝旧生活。在剑桥七杰中,他是第一个蒙召前往中国的。他一直低微的在四川传福音,庚子拳变与辛亥革命期间,仍继续留在中国。

西瑟是骑兵军官,他清楚神并非要他稳步爬上陆军元帅的高位,而是要他前赴中国宣教。他献身传道,并非受弟弟亚瑟影响,而是在他独自参加“中国宣教士大会”后,就决定去中国传福音。曾有一位长老极力劝他留下,原因是骑兵队很快就有机会前往印度,在那里也可以作宣教工作。他的伯爵叔父也拦阻他,但西瑟毅然放下了地位与升迁的机会,远征中国山西,后来甚至深入西藏禁地,甘愿卑微服事人。

(参二千年教会历史巡礼,105页。)

永远举起耶稣

宣信是神所大用的仆人,年轻时就显明是一个有恩赐的传道人。然而,他自居低微,不愿人夸赞他的口才或工作上的成就。曾有一次宣信的同工恩麦告诉他,主怎样用他的信息感动了自己;宣信安静的听完后,立刻就说,“恩麦弟兄,这一切都好,但是如果你告诉我,基督为你所作的事就更好。”

宣信一直劳苦作工,在福音工作上不收任何金钱,拒绝接受任何的薪水,防备自己有任何的贪心。他也拒绝接受荣誉博士的头衔,他不要任何的荣誉,免得他被高举,过于弟兄中最小的一个。他的态度正如他所写的诗歌:“永远举起耶稣”(诗歌394首)。他曾说,“我们永远的口号,乃是惟独耶稣,高举祂的荣耀,祂的工作和祂的一切。”

不要思念高傲的事,倒要俯就卑微的人。(罗十二16)

神在人的水平上临到人

旧约中,神曾经降卑自己,以平常人的形态,在人的水平上临到人、拜访人。第一次是在创世记十八章,当亚伯拉罕在大热天坐在帐棚门口乘凉,神以人的形态,带着两个天使来到亚伯拉罕那里。神没有在祂的荣耀里,带着祂的威严而来,所以亚伯拉罕起先并没有认出是祂。最终,亚伯拉罕察觉到有一位就是耶和华神。亚伯拉罕没有因此被吓住,反而安息的与神交谈,如同亲密朋友一样。

在那次的交通中,神向亚伯拉罕揭示了祂的心意,亚伯拉罕从神领受了关于以撒的出生,以及神要毁灭所多玛的启示。然后,天使离开往所多玛去。亚伯拉罕却仍留在神面前,为他居住在所多玛的侄儿罗得代祷。神临到亚伯拉罕,目的是要找到一个代祷的人。没有代祷的人为神的子民代祷,神就不能作什么。然而,神不是留在祂天上的宝座上,等候这样的代祷。祂乃是以平常人的形态访问亚伯拉罕,使亚伯拉罕容易和祂谈话,并为罗得祷告。这段亚伯拉罕在神面前荣耀的代祷,不是地上的人向天上的神祷告,乃是像两个朋友之间的交谈。神若是以神的形态来临,会吓到亚伯拉罕。因此神从天降下,降卑自己,穿上平常人的形态,和亚伯拉罕交谈。藉此,神找到了一个可以倾吐心意的对象,一个能响应祂心意,回应祂心愿的人。在这里,我们看见那对神最甜美、最亲密的经历,乃是像我们与最亲密的朋友所有的经历。

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也是一样,人不是看见在神圣形态里的神,乃是看见在那人耶稣里的神。神喜欢这样向我们显现。祂不是以神的形态来临,乃是以人的形态来临。我们都需要经历神到这样的程度。在我们经历的开始,我们觉得祂是荣耀的神;然而我们越经历祂,越察觉祂是以人的形态来临,就和我们一样。

(参基督的人性结晶读经,13~14页;创世记生命读经,825~828、816、814页。)

耶和华在幔利橡树那里向亚伯拉罕显现。……亚伯拉罕坐在帐棚口。他举目观看,见有三个人在对面站着。(创十八1~2)

生活应用:珍赏神以人的形态临到人,渴望找着能响应祂心意,回应祂心愿的人。

神何必成为人

从前有一位皇帝,他的首相是一位道德学者。这位首相旅行到了巴勒斯坦,受到基督福音的感化,作了基督徒。回国以后,告诉人说,他已相信那位来到世界拯救罪人的救主。皇帝问他:“我若要作什么事,只要吩咐仆人,他就去作。那位万王之王的神,可用一句话救人,何必亲自成为人呢?”首相请求皇帝赐他一天的时间,然后回答。

回家之后,首相叫来一个精巧木匠,要他照着皇帝周岁孩子的形像,刻个木偶,穿上美衣,好好装饰,明天备用。第二天皇帝和首相坐在船里,要他回答昨天的问题。这时宫女来了,怀中抱着木偶,站在岸上,皇帝以为真是他的儿子,伸手去接,宫女却已受到首相的吩咐,故意失手,木偶便掉到水里。

皇帝立时要跳下水去,救他儿子。宰相拦阻他说,“王阿,你用不着亲自下去,吩咐我去还不够么?”王回答说,“不行不行,我要自己去救,别人我不放心,这是父爱!”首相说,“全能的主所以不肯只用一句话救世人,必要亲自成为人来到世间,拯救罪人,原因就是祂爱世人,所以愿意降卑自己,成为一个人!”

(参福音故事中册,85页。)

载物越重,入水越深

当一艘船行在水中,载物越重,入水越深;照样,一个人的心里越被神充满,越满有爱,就越能降卑自己。天平上升的一边,就是空的一边;照样,人里面若没有神,没有爱,他必定高傲。奥古斯丁说,“爱是我们的重量。”让我们装满了爱的重量,好叫我们降卑。不成熟的麦穗竖得很高,越成熟的麦穗越往下垂;生命越成熟的人就越谦卑。

(参造就故事下册,90页。)

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,为我们死,神就在此将祂自己的爱向我们显明了。(罗五8)

基督降卑自己,取了奴仆的形状

腓立比二章六至八节说,基督“本有神的形状,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之珍,紧持不放,反而倒空自己,取了奴仆的形状,成为人的样式;既显为人的样子,就降卑自己,顺从至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”。这些经文给我们看见主七步的降卑:倒空自己,取了奴仆的形状,成为人的样式,降卑自己,成为顺从的,顺从至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。

主耶稣成为人,乃是成为道道地地的一个人,降卑祂的身份,从神来成为人;祂有人的样式,就是有人性外面的表现;祂也有人的样子,就是有人性的外貌和外观。祂甚至降卑到一个地步,不是作一个高层的人,而是作奴仆来服事人。在马可十章,主耶稣说,“人子来,……乃是要服事人,并且要舍命,作多人的赎价。”(45。)这是很强的说法,说出基督这位在人性里的人子,乃是神的奴仆,甚至用祂的生命,就是祂的魂,服事罪人。在基督的为人生活里,祂完全降服于神;祂取了奴仆的形状,事奉神和人(腓二7,徒三13)。祂不仅对神是奴仆,对人也是奴仆。按新约的用法,“奴仆”一辞指卖身,失去了一切人权的人。主耶稣在地上为人时,就是这样的人;祂是没有权利的人。

腓立比二章八节说,基督既显为人的样子,就降卑自己;这意思是说,当祂成为人的时候,祂什么都不坚持,反而降卑自己,以至于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。主降卑自己,乃是祂进一步的倒空自己。而十字架的死,是基督降卑的极点。对犹太人而言,这是咒诅(申二一22~23);对外邦人而言,这是加在罪犯和奴隶身上的死刑(太二七16~17,20~23)。因此,这是件羞辱的事(来十二2)。基督降卑自己,顺从至死,以祂的生命作众人的赎价,为要成就祂所隶属之神的永远定旨。

(参腓立比书生命读经,102~105页;神的启示和异象,82页;新约总论第二册,86~87页;马可福音生命读经,20~21页;真理课程三级卷二,136页。)

祂本有神的形状,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之珍,紧持不放,反而倒空自己,取了奴仆的形状。(腓二6~7)

生活应用:珍赏基督在祂的为人生活里,完全降服于神;祂取了奴仆的形状,事奉神和人。

活出谦卑柔细的美德

一九四九年时局变迁,张姊妹随同夫婿带着孩子移居香港,后迁居来台,从此开始了她事奉主的一生。因着丈夫位居要职,在许多不易推辞的应酬场合中,张姊妹藉着她在召会中卑微柔细的学习,所显出的美德常是传福音最佳的见证。她在许多同辈及部属间,举止处事所流露的气度,亦是为基督所作无言的见证。虽然许多政坛人士汲汲营营于功名利禄,张姊妹与丈夫却浸沉在召会生活中,甘之如饴。对世事淡泊的心并非因为看破,乃是因为在灵性生活上得着真正、无可替换的满足。

一次家庭意外,彻底转移了张姊妹对待孩子的态度,自此,孩子的健康、学业、婚姻,都交在主的手中。每遇大小事故,她总是先跪下祷告,寻求神的智慧和能力;以致她常能在环境变迁、丈夫远行、甚至国家危难,或召会中弟兄姊妹有困难时,藉神在平安中的引导,化解许多危机,并帮助许多周遭的人。她常说,一生走来,若不是藉着祷告,她是寸步难行。

虽然许多人都会注意他们的家世、地位与财富,但他们最叫人受感动的,却是他们活出基督人性芬芳的美德,不断的在爱中顾惜人。早在他们住士林官邸时,张姊妹就每天清早到会所,陪两位小姊妹晨兴。其中一位姊妹识字不多,张姊妹就在主的爱里,一字一字的教导。日后,张姊妹罹患癌症,住院治疗期间,对医院中的病人、医生,仍然满了爱的关切。她总是容光焕发、笑容可掬,连女外劳看护都深受其惠。她所住的病房并非都是大的、完好的,有时也是窄小病房,但她事事都回到灵里,询问主的意思,顺服主所给的。有一次她弟弟从台南来医院探病,她除了关心家中的亲人,就是关心当地召会的情形及所托付喂养的小羊,她在乎的完全是神属灵的国度和神的家,以及祂家中的儿女。

张姊妹和丈夫一生历经高位,却不受政治、物质、文化所霸占,反而一直活在谦卑的灵里,丝毫没有任何的自居,如同奴仆服事主,总是倒空自己,流露生命,活出基督芬芳的人性美德,深得众人由衷的敬重。

(参一个蒙大恩的女子,27~36、55~59页。)

服事主,凡事谦卑。(徒二十19)

督在祂人性里低微的出身

以赛亚五十三章二至三节,说到基督在祂人性里低微的出身和受苦。二节说,“祂在耶和华面前生长如嫩芽,像根出于干地。祂无佳形威仪叫我们观看祂,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祂。”在圣经里,植物通常表征人性。基督在耶和华面前生长如嫩芽,意思就是基督在祂的人性里长在耶和华面前。干地表征艰难的环境。就着主耶稣来说,这干地包括约瑟和马利亚那贫寒的家、受藐视的拿撒勒城和加利利地。基督像根出于干地,在艰苦的环境中生长。祂面貌憔悴,形容枯槁(五二14),没有佳形威仪,也没有美貌。五十三章三节说,“祂被藐视,被人厌弃,多受痛苦,常经忧患。”祂这忧患之子,是个受藐视的人,这些都指明主的卑微。

马可福音启示基督是奴仆救主,所以没有说到祂的家谱和身份,因为奴仆的祖先是不值一题的。然而马可特别题到主耶稣是木匠,说到祂低微的身份。在六章,主耶稣遭受到家乡拿撒勒人的藐视与弃绝。那些人说,“这不是那木匠么?”(3。)他们轻蔑的使用木匠这辞,因为他们把主当作身份低微的人。他们虽然因祂的教导、智慧、和异能而惊讶,却认为祂仅仅是个木匠,没有高尚的身份、高等的学位,就因祂绊跌,并藐视祂。然而,当主被他们弃绝时,主并没有因此失望,反而受鼓励并差遣十二个门徒出去传道(7~13)。

事实上,没有人能与主耶稣相比;祂有三一神的丰富,祂有真理的深奥。但无论祂多丰富,祂没有受到欢迎,祂仍受到藐视和弃绝。马可六章的记载应该使我们自问,我们到底要什么,宝贵什么?我们要高深的学位、或高尚的社会地位么?我们所要的乃是耶稣,乃是基督的丰富。我们愿意跟随主耶稣,在低微里,将三一神的丰富供应别人,并且将圣经中神圣真理的深奥向他们陈明。

(参以赛亚书生命读经,231~232页;马可福音生命读经,22页;新约总论第二册,84~86页。)

祂在耶和华面前生长如嫩芽,像根出于干地。祂无佳形威仪叫我们观看祂,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祂。(赛五三2)

生活应用:珍赏主耶稣在祂的低微里,将三一神的丰富供应人,并将圣经中神圣真理的深奥向人陈明。

我要引你悔改

有一个军营的长官,脾气非常不好。一天,无故动手打他部下的一位士兵。这位士兵是个基督徒,虽然受辱并不还手。按照军营的规矩,士兵若被长官所打,不能还手,但可以口辩。这位士兵很温和的对长官说,“有一天,我要引你悔改。”不久,那位长官出战,受了重伤,且被包围,与所辖部队失去联络。正在惶急之际,那位被他打过的士兵,奋不顾身,赶到他身边,扶他出阵。长官举起颤抖的手,握住那位小兵的手,流泪感激的说,“我无故打你,你竟以爱报我!”那位小兵仍旧温和的说,“我不是说过,我要引你悔改么?”于是同他祷告,带他归向主。

(参福音故事中册,92页。)

照主命令传福音

李文斯敦(DavidLivingstone,1813~1873)读医学时,曾思索人生既然只有一命,应当怎样充分发展自己,才不至虚度此生。最后他决定为主传扬福音。他详细阅览地图,认为中国最迫切需要福音,就下决心前往中国,藉行医宣传福音。后来,他听见一位在非洲传道的摩菲(RobertMoffat,1795~1883)博士说,“站在我所居住的山上,我能看见成千的村落,炊烟处处,却从未有基督徒到过。有谁肯去把福音带给他们?”李文斯敦因而改变心意,前往非洲传道。

他在非洲与野蛮的土人同居,饱受蚊蚤蚁蝎的螫吮,忍受热病的侵袭。那里没有开化,交通困难,英国亲友与他失去音信多年。后来有一个人冒险前往寻找他,历经艰险,终于找到他在某处传道。寻找的人对李文斯敦说,“全国的人都关心你,派我来找你,你现在回国去罢,有名有利等着你。”李文斯敦却说,“我要照着主的命令传福音,使非洲野人也作主的门徒。”那人本来不信神,见李文斯敦如此忠诚,很受感动,问他说,“你不怕野人么?你与英国断绝交通,怎样生活呢?”他说,“主与我同在。因为主不仅说要传福音给万民听,也说,‘我天天与你们同在,直到这世代的终结。’”

(参造就故事下册,1~2、4页。)

你们既是神的选民,圣别蒙爱的人,就要穿上怜恤的心肠、恩慈、卑微、温柔、恒忍。(西三12)

主耶稣活出谦卑低微的人性美德

四福音中多处给我们看见,主耶稣活出谦卑低微的人性美德。祂在那灵的膏抹之下,过一种卑微的生活。马太八章二十节说,“狐狸有洞,天空的飞鸟有窝,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。”作为一个人,主一直未能安适。许多时候,我们的人性乃是像狐狸和飞鸟,喜欢有自己的洞和窝,有属于自己安歇舒适的环境,但主耶稣的人性,乃是情愿没有枕头的地方。

在十一章,主耶稣呼召负重者来得安息时说,“凡劳苦担重担的,可以到我这里来,我必使你们得安息。我心里柔和谦卑,因此你们要负我的轭,且要跟我学,你们魂里就必得安息。”(28~29。)主心里柔和谦卑。柔和,意即不抵抗任何反对。谦卑,意即不重看自己。在一切的敌对中,主是柔和的;在一切的弃绝里,祂心里是谦卑的。祂的眼目不高大,祂不盼望自己得着什么,祂肯接受神所给祂的。祂能说,“这够了,这就可以了。”这就是祂存心谦卑。

当逾越节前夕,主末次进耶路撒冷时,祂是骑着驴驹,进入耶路撒冷(二一2~5)。这表征主耶稣甘愿留在谦逊卑微的情形里。主没有吩咐祂的门徒找一辆马车,祂甚至没有拣选骑马,却骑小驴。主耶稣不是骄傲的骑着马,高傲显赫的来临,乃是温和、谦卑、温柔的骑着驴驹而来。这证实主不愿与任何人争战或争竞。反之,祂是谦卑温柔的。

在十一章二十九节,主不是说祂的外表柔和谦卑,乃是说祂的心里柔和谦卑。许多时候,我们表现得柔和谦卑,但心中仍是自高和骄傲。我们的人性只会作表面的,惟独里面确实有了主的人性,那才是心里柔和谦卑。我们不应该模仿祂;如果模仿,必定失败。我们只需要把主耶稣这完美的人性,当作素祭吃下去,作我们的食物,然后我们就会活出我们所吃的。祂的人性,就要变成我们的美德。

(参基督是实际,76~77页;马太福音生命读经,441、734~735页;十二篮第四辑,92页。)

我心里柔和谦卑,因此你们要负我的轭,且要跟我学,你们魂里就必得安息。(太十一29)

生活应用:在一切的弃绝里,主心里是谦卑的;祂的眼目不高大,祂不盼望自己得着什么,祂肯接受神所给祂的。

由憎恶转向仁爱

渊田美津雄原是日本一位海军上校,二次世界大战,日军偷袭珍珠港时,由他担任空中攻击队总指挥官,率领三百六十架飞机,暗暗冲向珍珠港。转瞬之间,美国海军损失惨重,受伤舰艇八十艘,重伤与沉没军舰十九艘,被毁飞机十九架,丧失官兵近三千人。这次突袭非常成功,使他极其兴奋;但至终日本无条件投降,令他灰心丧志,解甲归田。

一次,他由被俘遣返的日军口中听到一则感人的故事:有一批被俘的日军囚在美国集中营,但营中竟有一位二十岁左右的美国女子,亲切的服侍了这些日军囚犯,如同父母服侍子女,使他们深受感动,一直询问她为何这样善待他们。起先她不肯说,经过一再追问,才说出了原委。原来,这位女子的父母乃是传教士,曾在菲律宾传道,日军占领菲律宾时,他们避居北吕宋岛的山中。后来美军反攻,日军退入北吕宋山中,发现他们,怀疑他们是间谍,而要处死他们。行刑前,日军允准他们的请求,容让他们向神祷告。不久,这个消息传到美国,这名女子因着双亲遭害极其悲愤,充满憎恶日本人的心。但在某晚,当她默想父亲被杀前的祷告时,神的爱感动了她,使她由憎恶转向仁爱,因此甘心降服神的旨意,温柔低微的在集中营服侍俘虏。

之后,渊田美津雄设法买到一本圣经,读到路加二十三章三十四节,主耶稣被钉十字架时说,“父阿,赦免他们,因为他们所作的,他们不晓得。”这话使他深受基督的爱所感动,那位美国女子的事迹也涌上心头,他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,接受了基督作他的救主。

(参福音故事中册,110~111页。)

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;……要你施行公理,喜爱怜悯,谦卑的与你的神同行。(弥六8)

主为门徒洗脚并要门徒彼此洗脚

约翰十三章记载主为门徒洗脚的事例深具意义。“逾越节以前,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。……就起身离席,脱了外衣,拿一条手巾束腰。随后把水倒在盆里,就开始洗门徒的脚,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。”(1,4~5。)当主耶稣要洗祂门徒的脚时,祂脱了外衣。这里的外衣,象征主彰显出来的美德和属性。主脱了外衣,表征脱去祂彰显出来的所是。主若仍留在祂美德和属性的一切所是中,祂就不能替门徒洗脚了。主脱了外衣之后,便拿一条手巾束腰;这表征主以谦卑约束、限制自己。主谦卑的舍弃了祂的自由,以便服事祂的门徒。

主为门徒洗完了脚,就嘱咐门徒:“你们也当彼此洗脚。”(14。)在主给门徒的一切吩咐中,这是最戏剧性的。耶稣自己“从神出来”(3)作这事。祂要使门徒对这事的重要性有深刻的印象,就亲自在他们面前作这事。这是显出祂对“世间属自己的人”的爱(1)。祂亲自给祂的门徒看见,什么是服事;这不是讲台的工作,乃是用水盆和手巾彼此服事。

当主为门徒洗脚时,祂脱了外衣,脱去祂彰显出来的所是。照样,每当我们要洗别人的脚时,需要放下自己的成就、美德和属性;这是真正的降卑自己。我们需要降卑自己到这样的程度,使我们能洗别人的脚。再者,我们若要以属灵的洗脚服事人,就必须脱下我们所有的好行为,忘记所有的美德。一个骄傲的人,绝不能给任何人属灵洗脚的服事。我们必须谦卑,脱下外衣,降卑、倒空自己。此外,我们还需要用手巾束腰。这意思是,我们必须受约束,失去我们的自由。要用水洗脚,并要用主束腰用的手巾擦干。换句话说,我们越甘心为别人受约束,我们就越能服事别人。所以,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,不仅必须放下我们的成就,并且必须束上腰,受约束,甘心失去我们的自由,好服事弟兄姊妹。

(参约翰福音生命读经,368~370、379~382页;不要爱世界,69~70页。)

我是主,是夫子,尚且洗你们的脚,你们也当彼此洗脚。(约十三14)

生活应用:每当我们要洗别人的脚时,需要放下自己的成就、美德和属性;这是真正的降卑自己。

我再回去作

张弟兄是家中的独子,从小娇生惯养,备受宠爱。他得救后,生了一场大病而蒙光照,遇见主,很愿意将自己奉献给主,服事主。他看见许多弟兄姊妹都在会所服事,就对主说,“主啊,我会作什么?”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,但主在他里面说,“你去打扫厕所。”以后每个主日早晨,全召会的圣徒来作整洁时,他就去打扫厕所。有一次,因着气压很低,厕所的气味散不出去,他进去打扫时,就马马虎虎的作了,然后赶紧出来。洗手时,主的话来了:“你在不多的事上既是忠信的,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。”(太二五21。)他里面非常不安,觉得如果他连打扫厕所都不忠信,还要如何事奉主?他就向主悔改,说,“主啊,赦免我,我再回去作。”

(参历史与启示下册,160~161页。)

只是洗脚水太烫了

在一次的复兴聚会里,有一位年长姊妹被那灵充满,因此很兴奋、活泼。她真是爱主,但是在那个聚会中,她的活动太多,以致打岔了聚会。聚会结束后,倪柝声弟兄带着李常受弟兄和汪佩真姊妹,写了一封信给这位年长姊妹。他们这样作,是因为他们有信心,知道这位姊妹是个交出来的人。他们若没有信心觉得她能接受,他们就不作;不然,作了反而适得其反。之后,他们等这位姊妹的反应。感谢赞美主,头一个好反应,是她在聚会中安静了。第二个好反应,是她在第二天晚餐前,面带笑容的来看他们三位年轻人。用过饭后,汪姊妹问她如何。她说,“感谢主,爱心哪,爱心哪,只是洗脚水太烫了。”她老人家很聪明,幽默的说这个洗脚水太烫。这位年长的姊妹,就是倪弟兄的母亲。这事以后,她实在得了帮助,并且与三位年轻圣徒的交通更亲密,更觉得他们可爱;因为她知道他们对她所作的,完全是出于爱。没有爱,他们绝不肯那样服事她。这样真实的爱,叫他们的灵能相调、配搭在一起。

(参事奉配搭与爱中洗涤,42~43页。)

凡事卑微、温柔、恒忍,在爱里彼此担就。(弗四2)

心思卑微,以基督为榜样

在腓立比二章,保罗说到基督的降卑之前,劝勉腓立比的圣徒:“凡事都不私图好争,也不贪图虚荣,只要心思卑微,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;各人不单看重自己的长处,也看重别人的。你们里面要思念基督耶稣里面所思念的。”(3~5。)这指明保罗要圣徒以基督耶稣为榜样。三节说到心思卑微,卑微与私图好争、贪图虚荣相对。保罗所说的这种卑微不是我们天然的卑微,乃是七至八节所描述基督的卑微。在四节题到的“长处”,是指美德和品性,说到我们不该只看重自己的美德和品性,也该看重别人的。

五节说,“你们里面要思念基督耶稣里面所思念的。”“思念”是指三节的“看”和四节的“看重”。当基督倒空自己,取了奴仆的形状,显为人的样子,并且降卑自己(7~8)的时候,祂里面也有这种思念和心思。要有这样的心思,我们需要在基督的心肠里(一8)与祂是一。我们要经历基督到一个地步,就是在祂内里柔细的感觉和思想里与祂是一。今天基督不仅是我们外面的榜样,也是我们里面的生命,要叫我们经历祂,而活出钉十字架的生命。在这个钉十字架的生命里,私图好争、贪图虚荣、或自我高举都没有地位。相反的,只有倒空自己,降卑自己。每当我们经历基督并活基督时,我们不知不觉就活出这种钉十字架的生命,会倒空自己并降卑自己。至终,这榜样就成了我们的救恩,使我们从私图好争与贪图虚荣中蒙拯救。

我们需要学习谦卑,谦卑就是不为自己留地位。凡为自己留地位的,永远不会谦卑。凡说我有什么权柄,我应当得着什么的,永远不会谦卑。谦卑也是心的问题。口里说谦卑的话的,不一定有谦卑的存心。存心谦卑,就是要从心里谦卑;这乃是从“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”的态度上表明出来。看别人比自己强,乃是谦卑的记号。

(参腓立比书生命读经,91~92、102、105~106页;十二篮第三辑,61~62页。)

只要心思卑微,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;各人不单看重自己的长处,也看重别人的。你们里面要思念基督耶稣里面所思念的。(腓二3~5)

生活应用:心思卑微,看别人比自己强,不单看重自己的美德和品性,也看重别人的。

为一百万我也不作

有一个新闻记者在印度旅行,看见一位传教士在印度设立一间麻疯院,专收患大麻疯的人。传教士每日向病人传福音,并为他们洗麻疯的伤口。新闻记者说,“就是给我一天一百万元,我也不作这种工作。”传教士回答说,“若是为着一天一百万元,我也不作这种工作。”

(参造就故事下册,18页。)

刚好信了主耶稣

一位姊妹召聚许多在柜台售货还未信主的同事,一周有一次查经聚集。一段时间之后,她觉得效果不彰。因为这些人中,有一个女子打扮得特别摩登,而且心高气傲,根本无心读圣经。这位姊妹就为她祷告,好些日子以后,邀请那位女子到家里吃点心。那位女子喜欢社交,便答应前来。那一天,一坐下,这位姊妹就耐心的劝她信主。那女子说,“我不能信,我爱打牌,爱看戏,也爱世界的快乐,我不愿意有这些损失,所以我不能信耶稣。”但这位姊妹仍然苦口婆心的劝说,那女子受了感动回去后,便跪下低头祷告;祷告之后,她摸着了主,就心里说,“我定规了,我今天要跟从主耶稣。”她的心转向主之后,不仅衣着改变,不再打扮得花枝招展,甚至心里卑微,不再骄傲。

过了一个月,经理请她到办公室谈话。经理说,“我看见你这一个月大有改变,恭喜你。”她希奇的问经理:“为何这样说?”经理告诉她:“我们曾开会,本来定规如果你再像从前那样继续一周,我们就要开除你。因为你的态度骄傲,看不起顾客,又打扮得过于艳丽,总是嘻嘻哈哈,找人闲聊,不专心工作,只顾自己。但是,就在我们定规不到一周的工夫,你忽然改变了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她说,“我就是在这一个月,刚好信了主耶稣,没想到竟有这样的结果。”奇妙的事接着发生,在一年内,这家公司里有一百多位女售货员,一个个的被她带到主面前。

(参造就故事下册,47~48页。)

你们要悔改,各人要靠耶稣基督的名受浸,叫你们的罪得赦,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。(徒二38)

少爷作伙夫

刘弟兄原来住在福建省的福州,是当地的富户,家中开设发电厂,从小就是大少爷,常有用人仆婢随侍左右。后来因为战乱,局势动荡不安,举家迁来台湾。因经营事业不顺,常常借酒浇愁,酒后动不动就拿妻子和孩子出气。有时,还会拿砖块砸妻子。

他信主前,是个典型刚硬的无神论者,不仅不信有神,连其他偶像也不放在眼里。后来,他又经商失败,可说是家徒四壁。他那不可一世的傲气,终被环境消磨殆尽,整个人谦卑下来,神的恩典也在那时临到他。

一天,他到会所找一位朋友,那时正是召会的祷告聚会。当时的祷告聚会,圣徒都是跪下祷告。他的性情原是极端刚硬,但他进了会场,看见大家跪在地上,情辞迫切的祷告,竟不自觉的也跪下来。就在他膝盖跪地的那一刹那,忧伤痛悔的灵涌上心头,他不由自主的嚎啕大哭,向神悔改认罪,久久无法自己;接着竟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喜乐与平安充满他,他即刻相信接受,受浸归入主的名下。

他信主后,整个人都变了,与过去所结交的酒肉朋友完全断了联系。一天,他在喝酒前,忽然觉得需要征询早已信主之妻子的同意。妻子回答说,“圣经是说不可醉酒,并没有说不可饮酒。该不该喝酒,你自己去祷告罢。”他顺从妻子的话去祷告,祷告完了,才开始喝,却觉得酒是苦的。从那时起,他就再也不喝酒了。

此后他积极的爱主,爱召会,也传福音带人信主。得救前,他会趁着妻子跪在角落为他祷告的时候,打她,羞辱她;得救后,他常常跪在妻子跪过的那个角落祷告。后来,召会为了照顾青年学生,需要有饭食的服事,妻子刚好退休,邀他一同为学生作饭。他对妻子说,“你不要开玩笑,我才不作伙夫呢,从前还有人服事我,现在要我作伙夫,这不是丢我的脸么!”妻子劝他:“身体上的肢体那有什么上下高低之别,眉毛虽比眼睛高,但它没有比眼睛有用。”经妻子这么一说,他服了下来,两人一同跪下祷告,就被圣灵充满。刘弟兄就这样谦卑俯伏在主的手下,喜乐的服事了饭食十七年,直至他离世。众多青年学子都受到他的喂养和照顾,而衷心感铭。

(参福音见证第九集,50~51、55~56页。)

你们众人都要心思一致,同情体恤,弟兄相爱,心存慈怜,心思卑微。(彼前三8)

卑微雇员领首长信主

某位先生在美国念工程,毕业后回到中国,渐渐在政府机关担任要职。有一位弟兄正好在他手下工作,职位很低。在中国,特别是在早期,职位高的人都看不起职位低的人,认为他们与自己不配,甚至不喜欢与他们交谈。然而那位在政府机关职位低微的雇员弟兄,却想尽办法接触这位机关首长,告诉他关于主耶稣的事。这位首长认为自己曾在美国读书,完全认识基督教,所以他根本就不需要。那位低微的弟兄似乎不能作什么,但是每天提早到办公室,就放一张福音单张在首长的桌上。几年之久,每天如此。当首长进来,就看见了。但所有单张没有例外的,都被丢到废纸篓里。

那位首长对这位弟兄很不高兴,作许多事来刁难、逼迫他,而这位小弟兄靠着主的恩典一直忍受。每当看到那位长官,仍然谦卑对他微笑。不论他如何受到藐视、鄙视,和无理的对待,他里面总是喜乐的。这位首长虽对这位弟兄不满,却也无法将他辞退。三、五年之后,那位首长对妻子说,“我们去那个穷家伙家,看看他们是什么人,他们在作什么?”他突然有这样一个念头,是主答应了那位雇员弟兄的祷告。

首长夫妇两人前去探访那位弟兄。他们进到那位弟兄家里,看到他的家庭生活,就受了感动。回家后,他们彼此谈论。那位首长说,“我们两个人都出国留学,受过高等教育,你是念家政的,但我们的家庭生活却那么差。那位弟兄的家出身低微,没有受过我们所受的高等教育,但他们的家庭生活是何等美好!”

首长夫妇再去接触那位穷弟兄和他妻子,问他们怎会有如此美好的家庭生活。那位弟兄的回答很简单,就是因为他们有耶稣。那时,圣灵就使这对受过高等教育、位居高阶的夫妇信服了。最终,他们跪下来,祷告接受主,就得救了,而且真心的爱主、追求主。

(参凭生命的路传扬福音,170~171页。)

祂叫有权柄的失位,叫卑微的升高。(路一52)